進口棉質量上升 新政策(進口棉境外供貨企業登記)試行順利
來源:
|
作者:id1611214
|
發布時間: 2385天前
|
2856 次瀏覽
|
分享到:
11月11日至11月13日,國家質檢總局檢驗監管司在長春市召開全國進口棉花檢驗監管交流會。來自全國24個直屬局和分支機構代表、技術小組成員參加了本次會議。
11月11日至11月13日,國家質檢總局檢驗監管司在長春市召開全國進口棉花檢驗監管交流會。來自全國24個直屬局和分支機構代表、技術小組成員參加了本次會議。中國棉花協會作為特邀代表參會。
會議對《關于實施進口棉花境外供貨企業登記管理的公告》(2008年第87號)和《進口棉花境外供貨企業質量信用評估管理規定》(國質檢檢〔2008〕582號)實施以來的進展情況進行了總結和研討,聽取了各局在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對開展下一步工作的建議;通報了2009年上半年全國進口棉花質量統計分析;開展了進口棉花檢驗技術交流和考核,現場組織檢驗人員看棉樣定國別和品級。
一、2009年上半年進口棉花情況
受配額發放和金融危機影響,進口棉花數量下降較多。2009年上半年22個直屬局共檢驗進口棉花3163批,3777604包/786742噸,貨值共計114256萬美元。與2008年半年相比,批次減少29%,重量減少28%,貨值降低了37%。對外出具品質索賠檢驗證書1718份,重量索賠檢驗證書2533份,對外索賠金額共計1871萬美元,占總貨值的1.64%。2009年上半年進口棉花來自世界各地29個國家和地區,進口國別主要有美國、印度、烏茲別克斯坦、澳大利亞、瑞士、巴西、墨西哥、馬里、布基納法索等國家。其中進口美棉占主體,約占全部到貨重量的52.29%;印度棉占20.57%;烏茲別克斯坦棉8.90%;澳大利亞棉占3.43%;巴西棉占2.34%;墨西哥棉占1.71%;馬里棉占0.88%;布基納法索棉占0.87%;其他國家的棉花占9.01%。進口棉花以高等級棉花為主,SM級以上的棉花占51.5%,M級以上的棉花占65.1%。進口貿易方式以一般貿易為主,少量來料加工、進料加工方式。
二、品質和重量檢驗情況
2009年上半年全國進口棉花總體質量水平呈上升趨勢。品質檢驗方面,品級總體平均不符合率為6.98%,降級幅度從1/2級到4級,最高降級率達100%。在進口到貨重量方面,重量短少問題仍然比較突出。檢驗發現有80%的批次短重,總平均短重率為1.02%,最高短重率為17.50%,其中共有82批次短重率超過3%。
三、實施進口棉花境外供貨企業登記管理和境外供貨企業質量信用評估情況
國家質檢總局針對進口棉花質量、重量方面的問題,在傳統檢驗監管模式的基礎上,于2009年3月15日起建立了境外企業登記管理和質量信用評估管理兩項新的進口棉花檢驗監管制度,并配套制定了《進口棉花境外供貨企業質量信用評估工作程序(試行)》、《檢驗結果比對試驗方案》等配套管理程序和技術保障措施,進一步規范了登記備案和質量信用評估工作,如今年上半年,由山東局負責的實驗室間的比對工作,全國12家有HVI的直屬局實驗室、19臺HVI儀器參與比對實驗,有18臺儀器沒有出現離群結果;部分直屬局還與美國農業部棉花實驗室、德國不萊梅棉花實驗室多次進行檢測數據的比對,保證檢測數據的準確性。
截止到目前,申請登記的217家境外供貨企業中已有198家準予登記,有4批貨物違反評估準則規定,其中3批屬于重量短缺3%以上,1批為品質降級問題??偩仲|量信用評估工作組正在對2家境外企業進行降級評估。
總體看,新政策的試行開局順利,過渡平穩,運行基本正常,也對提高進口棉花質量,規范進口棉貿易秩序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進口棉花檢驗監管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表現在: 一是全國進口棉花總體質量水平呈上升趨勢。今年上半年進口棉花總體質量水平比2008年同期有所提高。從2009年上半年統計分析的情況看,進口棉花質量各項指標不合格率有所下降,特別是惡性的、典型的質量案例有所下降。
二是貿易雙方因索賠而引起的問題能夠得以較圓滿的解決。自今年3月15日質量信用評估管理規定實施以來,檢驗檢疫機構發現了違反質量信用評估管理規定的進口棉花質量案例。進入評估程序后,境外供貨企業積極與我國用棉企業聯系賠付;同時承諾認真查找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措施并表示將在今后的貿易經營活動中加以改進,確保今后不再出現類似問題。
會議肯定了中國棉花協會在新的進口棉花檢驗監管制度實施前后所做的大量解釋和溝通工作,有利于國外棉業組織與國家質檢總局的交流和溝通,打消疑慮,按時登記,從而保障了該制度的順利實施。
會議建議進口棉花的企業盡量采用《中棉協條款》與外方簽訂合同。部分企業從保稅區進口棉花,品質出現問題或重量短少無法得到索賠,建議企業盡量采用《中棉協條款》與外方簽訂合同,以更好地保護自身的合法利益。